血液黏稠度高,也被称为高黏血症。简单来说,就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,例如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,或者血液中的非细胞成分如血脂、血糖、纤维蛋白原等增加,使得血液变得黏稠,流动性变差。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、高脂高糖饮食、缺乏运动等,以及一些疾病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,都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。那么血液粘稠对身体有哪些伤害呢?
一、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
1.增加冠心病风险
血液黏稠度高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,容易引发冠心病。当血液过于黏稠时,血流速度减慢,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泵血才能保证身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。长期如此,会加重心脏负担,使心肌缺血缺氧,增加冠心病的发生几率。例如,一些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胸闷、胸痛等症状,这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度高导致冠心病的早期表现。
2.引发心肌梗死
如果血液黏稠度持续升高,血管内可能会形成血栓。当血栓堵塞心脏血管时,就会引发心肌梗死。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,可能危及生命。有研究表明,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患心肌梗死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。
3.导致高血压
血液黏稠度高会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大,从而使血压升高。高血压不仅会对心脏、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,还会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。比如,很多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下,容易出现头晕、头痛等症状,这与血液黏稠度高也有一定的关系。
二、对脑血管系统的危害
1.增加脑中风风险
血液黏稠度高会使脑部供血不足,容易引发脑中风。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,无论是哪种类型,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,如偏瘫、失语、甚至死亡。据统计,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患脑中风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。
2.引起头晕、记忆力减退
当血液黏稠度升高时,脑部血流速度减慢,会导致大脑缺氧,从而引起头晕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。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,还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前兆。比如,一些上班族在工作中经常感到头晕、乏力,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度高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。
三、对其他器官的危害
1.损害肾脏功能
血液黏稠度高会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,导致肾脏缺血缺氧,从而损害肾脏功能。长期下去,可能会引发肾病综合征、肾衰竭等严重疾病。临床上,很多肾病患者都存在血液黏稠度高的问题。
2.影响视力
血液黏稠度高会使眼部供血不足,容易引发视网膜病变,影响视力。严重的情况下,可能会导致失明。例如,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,血液黏稠度升高,容易出现视力模糊、眼底出血等症状。
血液粘稠度高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,从而导致很多慢性病的发生,使用嘉林达高血压治疗仪,可以加速血液循环,增加血液流动性,预防慢性病。
招商热线:4009951191
山东嘉林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
座机:4009951191
电话:13001731208 15966697979
邮箱:jialinwulianwang@163.com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风路322号4号楼2-401-1